《皇朝秘史》(177)

  而和江家联手的太子翊圣则天天忙着在禁军系统中拉拢人手,试图尽可能多的控制禁军队伍。

  至于王家的人自然也不会闲着。王家大院中一天到晚会议不断,大院门口无数人进进出出,一个个行色匆匆。

  让江寒青感到很不悦的是安国公李家。安国公李志强在妹妹李华馨和江凤琴面前,一口答应要和江家联盟对抗王家,可是下来之后却一点消息都没有,而且他们还和靖国公邹家一样似乎连应变准备都没有做,一派听天由命的样子。

  江家的几个首脑虽然对于李志强答应了联手之后却不采取行动这一点很恼火,不过想到人家自己愿意等死,自己却也实在是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道:“这样也好!等将来分取成果的时候,就少了一个抢东西的人了!”

  虽然所有的势力几乎都在动作着,可是京城里、朝廷上却表现得十分安静,再没有以前剑拔弩张的气氛了。可是看到这种情况,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这是天下走向太平的前兆,只要不是傻子心里都会明白这绝对是大决战前的死寂。

  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帝国内部的叛乱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许是王家,也许是江家,反正两家中肯定会有那么一家抢先动手,从而挑起帝国内部六百年来最大的动荡局势。

  如果在这个时候,王家和江家两大势力中有一支发动了叛乱,那么天下的局势将会怎么发展呢?这样的问题永远没有人能够回答,只能是任由后世好事的学者争论各个不休了!

  但是叛乱终究没有发生,因为就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下,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却突然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太平贞治六年,四月初六。

  先是帝国南方传来情报:“妃青思罔顾皇恩,冒天下之大不题,率所部之南方第二军团突袭尽忠职守之南方第一军团,杀伤朝廷官兵达数万之众!”

  武明皇帝本来决心将妃青思的事情放到一边暂时不理,意图收拾完邱特人再回来跟她算帐。如今听到妃青思公然进攻王思廷率领的朝廷军队,他明白倘若自己再不作出一点反应,以后这张老脸可就没有地方可以藏了。

  没有丝毫迟疑,就在当天皇帝便下令京城内外的军队整顿集合,随时准备出击讨伐妃青思所率之叛军队伍。

  而对于妃青思向王家发难这个消息,江家的一干首脑人物自然是兴奋不已。虽然江寒青曾经鼓动妃青思回军南方对付王思廷,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妃青思居然会真的对王思廷动手,而且动作是这么的迅速。

  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事情对江家是极为有利的!妃青思的这一行动毫无疑问彻底打乱了王家的部署,现在就算王家立即起事也没有可能将他们在南方军团中操控的队伍拉回京城来了。王家的势力是大受影响。

  江家的人明白在这样的局势下,王家绝对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坐观局势变化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听到王思廷军队被妃青思部攻击损失惨重的消息,两个月来一直得意洋洋的王家人众脸上立刻布满了焦虑。他们计划中的一支主力军就这样被不相干的人拖住了后腿,令他们实力大受影响,面对同样雄心勃勃整装待发的江家,这样的情况叫他们怎么能够不忧愁呢!

  而另一方面,兴奋不已的江家众人连夜开会讨论形势,决定要改变前一段的行事风格,主动出击,抓紧有利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旦阴玉凤在西域腾出手来,江家就可以抢先举事了!

  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包括江浩羽和江寒青父子在内的所有江家成员都是心花怒放,满以为这是上天决定让他们获得胜利的启示。

  可是江家的美梦还没有做两天便宣告破灭了。在妃青思进攻王思廷军队的消息传到京城不久,边境的战争形势发生变化的消息也传到了京城。

  太平贞治六年,四月初九。

  石嫣鹰率领所部亲卫军团——三万“鹰翼铁卫”已经在半个月前踏上回京之路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原来阴玉凤并没有能够像江家盼望的那样从边境战争中腾出手来,反倒是石嫣鹰先与特勤人达成了和议。双方停止了一切敌对行动。特勤人在获得帝国给予的一万两白银补偿之后,主动后撤四百里完全脱离了和帝国军队的接触。而一旦确定和议生效,石嫣鹰便按照皇帝先前的圣旨开始往回赶。按照帝国军律,大元帅在任何时候都有权利携带自己的亲卫兵团随行护卫,于是她那名扬天下的“鹰翼铁卫”也就跟着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听到黑色的飞鹰旗将要飘向京城的消息,除了江家的成员之外,所有的帝国民众都为这个讯息欢欣鼓舞,安国公李家的欢喜自然更不必说了!事实上就连王家对这个消息都是高兴多过忧愁,虽然他们有点担心李家的势力会藉此机会得到增强,但是他们毕竟不用惧怕李家会此时谋反,与此相比,对他们来说最关键的是江家近期内谋反的希望破灭了。而普通老百姓则更是盼着这支无敌军队能够迅速回来平定叛乱,然后进攻邱特,替死难的国人报仇雪恨。

  直到这时江家的首领们才明白自己是上了李家的当,人家其实早就知道石嫣鹰方面的形势发展十分乐观,所以对江家来了个缓兵之计。天下人都知道,只要石嫣鹰的军队靠近京城,又有谁再敢轻易打李家的主意呢?

  江寒青明白,自己家族发动叛变的最好时机就这样在仅仅出现三天之后便宣告结束了。就算自己家族这时抢先动手,迅速回京的“鹰翼铁卫”也可以在江家获得外围力量增援之前解决掉他们家族在京城的势力。

  江寒青在心里狠狠咒骂着该死的特勤人,怨恨他们为什么不把石嫣鹰继续拖在边疆,就像伯林人现在所做的那样。

  江寒青心里感到很奇怪:“特勤人和伯林人寇边应该都是王家策划的吧!那怎么特勤人会和石嫣鹰突然达成协议主动撤军呢?如果说是王家知道形势会对我们有利而故意做出这样的布置,却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啊。他们怎么知道形势会对他们不利?除非他们比我们提前知道妃青思攻击王思廷军队的事情。可是这只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啊。就算妃青思那方的事情一发生,他们在京城就知道了,然后立刻派人去通知特勤人,那他们的人也只能是刚刚到达特勤人处!可是现在传回来的消息石嫣鹰动身返京的时间和妃青思那方动武几乎是同时,也就是说妃青思那方的事情发生之前,特勤人那方应该已经开始和石嫣鹰议和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特勤人变卦的?是哪一层出了问题呢?还是特勤人和伯林人的行动根本与王家没有关系?”

  虽然江寒青心里充满了疑问,可是事实毕竟已经摆在了面前,他除了胡乱猜疑,另外再发两句牢骚问候一下特勤人的祖宗十八代之外,却也完全无计可施了。

  就在京城里的人们还在兴奋地议论三天里连续传到京城的这两件大事的时侯,仿佛老天注定要戏弄这些可怜人们一样,第三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情又发生了。

  太平贞治六年,四月十五日。

  帝国东北部的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到了京城。

  北雁自统区世袭郡王现年五十八岁的玉岩松得暴病而亡,由于他没有亲生子女,所以跟他血缘最近的玉冰心便成为了朝韩自统区的新任女郡王。这是她继位之后派来京城报丧的快报,同时也请求朝廷下旨确认对她的册封,完成其合法继承王位的手续。事实上朝廷对北雁自统区的册封只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一切都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所以一接到北雁自统区来的急报,皇帝没有任何迟疑便当即下达了确认玉冰心继承郡王之位的诏书。

  玉冰心继承北雁自统区郡王之位元这样一个消息对朝廷里的四大国公家族再一次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原来北雁自统区是大夏帝国内部的一个特殊地区。它位于帝国的东北部,北邻特勤,西北与匈蛮族接壤,东面是广阔的无人荒漠,东南面与邱特人隔着一片深山老林为界。这里居住的人是炎黄族人与四周蛮族结合留下的混血人种,他们自称为北雁人,因为在他们的南边就是帝国和邱特人接壤的雁云山脉。千百年来北雁人居住在这形势恶劣的地方,不断抗击着四面时常入侵的蛮族军队。长年的战争让他们保持着剽悍的体魄,无畏的性格,高超的作战能力和军事技能。可以这样说,北雁自统区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优秀士兵。

  北雁人始终保持着与帝国的联系,他们向帝国称臣纳贡,接受帝国给予的郡王封号。但是他们的内政是绝对不允许帝国政府干涉的,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帝国在官方文档上称呼他们为北雁自统区,而普通老百姓则直接称呼他们为北雁郡国。

  由于距离的关系,北雁人对于帝国的内政一般不感兴趣,但是历来帝国内部的各支政治力量却都竭尽全力拉拢他们。北雁人随时可以调集起来的三十万精锐骑兵,可是任何势力都想要争取到的巨大战争力量啊!

  北雁自统区的郡王玉岩松统治着这个边远的自治王国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是一个性格温厚的人,对于帝国的内斗一向不敢兴趣。无论哪一方派去的使者在他那里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但是一旦提到结盟的事情他就会当场毫不客气地加以拒绝。开始的时候皇帝和四大国公家族都曾经拚命想拉拢他,可是一旦了解了他这个人的为人,各方努力便都放弃了这个希望。而由于他对于朝廷内的斗争完全是置身事外的姿态,所以大家也都慢慢地将北雁自统区的事情抛到了脑后。北雁自统区也成了一支被人遗忘的强大势力。

  如今玉岩松的死亡和玉冰心的继任,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了这个地方,因为这又使得四大国公家族的势力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事情的关键人物就在于这个新继位的玉冰心。

  玉岩松曾经有四个儿子,可是除了一个死于天花之外,其余的三个都死在与蛮族交战的战场,其中最后去世的一个是前年战死在匈蛮族境内。

  除此之外,玉岩松的直系亲属中还有一个小他八岁的亲弟弟。不幸的是他这位叫做玉岩冰的弟弟却也早在十年前便战死在了对抗入侵的海盗——东海倭国人的战场上。

  若不是他的弟弟玉岩冰还有一个女儿,玉岩松将再没有直系亲属可以继承他的王位。这个女儿自然就是玉冰心!

  但是玉冰心继位怎么又会和帝国四大国公家族的斗争扯上什么关系呢?

  原来玉岩冰的妻子,也就是玉冰心的母亲是一个名叫郑丽萍的帝国贵族女人,而且很不巧的她正好是靖国公邹家的直系成员!

  正因为玉冰心的这么一个特殊血缘背景,当她继承北雁自统区郡王之位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立刻让镇国公江家、定国公王家、安国公李家的人都傻了眼。本来势力在四家中微不足道的靖国公邹家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强力外援,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形势就会更加复杂化。那个没有一兵一卒的邹家现在却突然拥有了三十万随时可以出动的精锐骑兵作后援,朝廷中谁还能够将他们当作一个可以随意轻视的配角呢?

相关小说